与西方盆景的不同美学对比。
1.中国美学。
(1)因材立意:根据树木的特点和特点来决定未来的构图。
(2)期待定型:前后,左右期待清晰,决定最佳造型和正角。
(3)气势统一:枝干动势要协调统一,以免气势分散。
(4)宾主呼应:枝干要有主次之分,结构不会杂乱。
(5)层次突出:枝干之间要留白,这样层次才会突出,更有立体感。
(6)重量分明:枝与枝、干与干主有次,重量分明使造型简洁稳定。
(7)左右协调:布局自然有左有右,必须相互兼顾,实现协调、统一、和谐,才能展现整体美。
(8)粗、幼均称:干、枝、梢之间必须有逐层收缩的比例,并且要自然对称。
(9)前后关怀:布局中前后关系也要注意,不能前后失衡,失去平衡感。
(10)上下评论:顶部和根盘应仔细处理,以免失去平衡和稳定感。
(11)法可夸张:技法的使用可以用夸张的方法来创造,加重可欣赏的内容。
(12)配需比例:注意树与树与置物的比例。
(13)节取长度:枝条从每一段长出来,要注意长度和变化。
(14)枝条厚度:枝、干、梢的生长应自然和谐。
(15)曲折延伸:枝条延伸时,要注意曲折变化,不要生硬、直或弱。
(16)跌跌走位:枝条的处理注重曲折、折叠、跌跌、荡的变化,使枝条生动有力。
(17)主客谦逊:如果枝干空间有争夺和拥堵,应相互迁就礼让,使主客有分。
(18)争取礼貌:主客谦虚不能处理时,不能喧宾夺主,应先主后次处理。
(19)疏密合度:枝、干、梢、叶团,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。
(20)聚散得体:造型布局应有聚散、开合、疏密等。
(21)虚实相生:虚者是指留白,是画家的心:实者是指盆、树、几架等实物。要注意留白的灵活性,使整体情感深入,空间层次灵活,从而达到生动的魅力。
(22)刚柔并济:枝条的曲直应溶于刚柔之间的变化,使枝势更加生动,展现出强烈柔和的美。
(23)适当的高度:分支点应注意高度位置和分支厚度比,避免重叠平行,突出结构中的空间,交错互补,立体感。
(24)强弱和谐:整体树气需要自然和谐,包括根、干、枝、梢、叶的强度和厚度。
(25)露中有藏:藏中有露启发观众的想象力和联想,可以让观之味深长,思之源无尽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。
(26)主次分明:首先建立主体(考虑主体),以指导整体形状和趋势,然后放置副干或分支的位置,使其相互呼应和统一。
(27)动态与静态的对比:盆景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形式。动态与静态比,然后寻求和谐,以创造生动的艺术吸引力。
(28)神形兼备:把握自然景物内在的精神和气质,以不相似,以求神似来表达神韵的艺术效果。
(29)巧拙互用:以宁拙不巧为原则。盆景虽然是人为创作的,但应该放弃人工的巧味,以贴近自然的拙趣,达到自然自然的野趣。
2.西方美学。
(1)形式元素。
a:点是最小的形成元素,用叶、花、果、疮、痂、瘤、马眼等。
b线:两点连接成线,根、干、枝、尖都是线条的表现,也是情感交流和音乐同趣。
c面:积点积线变成面,枝、梢、叶、花、果密集时转化为面,需要密度和虚实的变化。
(2)十大审美原则。
A渐变层:所谓渐变收缩比,是指从近到远逐渐从到细,如树干从基部到顶部从粗到细,必须有一定的协顺比。树枝也是一样的,这被称为渐变层。
B重复:即使你去了又回来,如天之际也不会重复,物极必反等,是线N字形的变化和应用。
c对称:即左右两侧的长度、厚度、大小、质量相等,如正三角形、等腰三角形和圆弧形。这种形状感觉稳定、稳定、稳定、大方。
d比较:即左右两侧长度、厚度、大小不同,但质量相等,不失平衡,如不等边三角形、悬崖、斜干、临水、文人树形等。。这种形状活泼、可爱、优雅。
e对称:即平衡、稳定的概念,如根盘、线索、干、枝、叶团及整体轮廓造型的平衡、稳定感。
f和谐:即和谐,是指结构、造型、动态、空间、布局等内外部部之间的和谐。
g比例:基本比例是指0.618的黄金比例。然而,我们在盆景中的应用主要是不规则变化的和谐比例。在应用中,如树形和盆盆、几个框架的比例、树形和线索、根盘、树干、树枝、尖端、叶片大小和厚度的比例、树高和树干直径的比例、线条的弯曲和转折、挫折和抑郁、虚拟现实、密度和高度。
h节奏: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反复变化。盆景的应用是指线条的挫折、优先级和软硬角的流畅性。这是作者通过音乐的情感变化。
I统一:是指结构各部位极其对立的变化,由主体统一归为统一和谐之美。如果没有变化,就不需要统一。这种作品既俗又呆,一开始变化越极端,统一后欣赏效果越好。
J简单:也就是说,郑板桥所说的冗余、复杂、瘦削,竹笋所说的不完整、不完整、不足以称之为美的精髓就像洗去所有的灰尘和孤独,也就是说,多余和混乱必须被清除和完成,以满足多枝多叶、少枝少叶的要求。